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

三焦十藥方

文章節錄自:任之堂之【跟師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藥】

 

三焦十藥方 

曾培傑、陳創濤整理 

 

好的公路,排水溝很重要
 

《黃帝內經》曰,三焦者,決瀆之官,水道出焉。

雖然說,腎主水,脾治水,肺通調水道。但溝通周身上下內外水液通道的卻當屬三焦。

三焦有形而無實,它就像遍佈天地的各種江河湖海,小溪小流。有些平時看不到水的溝溝渠渠,由於下一場大雨後,也流淌起水來,這也歸三焦。

可見三焦是多麼地廣大,它是肌表以內,臟腑以外,最大的腹腔。

歷代很多名醫對三焦都進行了深刻的研究。

三焦是水火氣機升降出入的通道,最明顯的就是水濕,它代謝得好不好,除了跟五臟相關,跟這三焦更是分不開關係。

我們來看,哪些是三焦十藥:

澤瀉、茯苓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柴胡、黃芩、桂枝、白芍。

我們可以分三個思路來看這三焦十藥的作用點。

首先,這三焦十藥調的是水,水濕代謝障礙的,停留在局部,造成下陷脈,水滑苔。

就像剛下雨過後,大地上很多坑坑窪窪的地方,都積滿了雨水,這是由於這些坑窪之地,不能跟溪流低處連通。所以這些水導不走。在人體而言,就表現為肥胖,啤酒肚,白帶量多,易臭,或咳吐痰多等病症。故曰:溝渠排水好,泥濘坑窪少。

你只要去看公路,好的公路下一場大雨後,它都不會泥濘坑窪,為何?因為它兩旁挖了暢通的溝渠。流在路面的水,都被收到溝渠下面排走,這樣公路就不會濕漉漉。

人體也是這樣,想要健康,必須要排除這些濕邪,想排除濕邪,你的周身三焦通道要搞好。

 

瘀血與水腫,病理兩兄弟
 

那麼該怎麼樣把人體的排水系統搞好呢?在三焦湯裡頭,即三焦十藥,就是專門為此而設計的。

所以第一步需要直接治水,選用白朮、茯苓、澤瀉,健脾利水,這三味藥可以看做是直接從五苓散內拿出來的。以這三焦十藥,可以看做是加強版了的五苓散,它的外延意義更深遠。

第二我們看有些水濕阻滯它不全是水濕停聚的問題,它還有血脈鬱滯在那裡。

好比我們不小心把叫崴了,或者局部搞傷後,它除了有瘀血,隨後立即會水腫,周圍腫得大大的。這就是水濕代謝障礙由於血瘀造成的。

你想要水濕流暢,前提是血脈要活躍,不能有阻滯,好比管道系統很豐富的地方,一旦下起雨來,很多水一下子就被導走了,而不會氾濫水濕。

張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上說,血不利則為水。一血脈不通利,局部水液代謝不好就會腫脹,故而選用當歸、川芎、赤芍,這第二組活血的藥,來加強血液迴圈,從而達到緩解水濕代謝障礙的效果。

同時也因為當今時代的特點,造成瘀血體質的病人也非常多,這三味藥也能在瘀血層面上調理。所以非常重要。

前面提到水濕層面跟瘀血層面,分別代表左右脈,那麼三焦它的功能是眾臟腑共同參合而成就的。不是單治水治血就能管住三焦。 

 

 
氣滯是因,血瘀水停是果
 

 

三焦它是周身水火氣機升降出入的通道,我們要看到它更深層次的無形氣機運化。因為凡有形的東西,都要統於無形。

就像人活著就活一口氣,這口氣的升降出入決定了人的壽命。

《道德經》上說,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無形的氣機升降出入,它會帶動周身有形物質的變化。

我們看不管你是水濕還是瘀血,它背後的老闆是水,當然是氣機了。為何這樣說呢?

因為氣為血之帥,氣行則血行,氣滯則血瘀。要調理瘀血,除了止血活血化瘀外,更要從高層次上去調氣機。因為氣滯是因,血瘀只是果。

《黃帝內經》說,治病要必求於本。所以我們治病用藥要更多的對因治療,而不是對果處理,見招拆招,見血治血。

瘀血是要調氣機,那麼水濕停聚是不是也要調氣機?這是當然的了。俗話說,氣有餘便為火,津液有餘便為痰濕。這津液為什麼有餘呢?

你的氣機調動它不起來,它才停聚在那裡。如果氣機升降出入迴圈很快,那局部就不會停留是濁了。這個就叫做氣行則水行,氣滯則水停。所以治水濕它幕後的老闆也要調氣機。

既然都要調氣機,我們就看這第三組藥,柴胡、黃芩跟桂枝、半夏是何用意?

柴胡、黃芩是小柴胡湯的頭,此二藥善於出入表裡間,專門調和半表半裡的氣機。

而桂枝、半夏,一升一降,桂枝能直上頭面、肩背,我們看桂枝湯為何君藥桂枝,道理就很清楚了。

有個草醫傳老師一招,直接用單味桂枝泡酒,治各類頑固風冷頭痛,效如桴鼓,用的就是桂枝入心,直上頭面,就像枝條一樣,辛溫外散的功用。

半夏能燥濕化痰,降逆止嘔,直接把水濕津液從上咽部降到胃腸中去。我們看半夏厚朴湯,為和君藥半夏,道理就很明顯了。

所以這四味藥,柴胡、黃芩,能出能入,桂枝、半夏,能升能降,它們一下子把氣機、津液的升降出入給建立起來了。這四味藥就非常有高度,它已經跳出這水濕或各類命名的框框了。
 

氣血津液與盈虛通滯
 

老師經常跟大家說,這病要從大處著手,從高處立足,這樣不會被各類病症遮住眼睛。所以這三焦十藥,它站的高度,不僅僅只是帶下病,肥胖證,咳嗽痰飲證,也不僅僅是水濕代謝障礙,三焦功能下降。

它更是站在周身氣血津液盈虛通滯的高度上,去調整臟腑陰陽。它是通過升降出入來去幫助身體自癒的。

人體的精微物質,不外乎是氣血精津液,而這三焦十藥,仔細一看,都把這五大元素考慮進去了。

柴胡、黃耆、桂枝、半夏,調氣機。

當歸、川芎、赤芍,調血。

白朮、茯苓、澤瀉,調精津液。

這在人體氣血精津液辯證裡頭,是非常有意義的。人體的病變不外乎就是這五大物質的盈虛通滯而已。

陳朝祖老先生,他就善於調此道。別小看這氣津液的盈虛通滯,盈虛是講其體,通滯是論其用。中醫是很注重體用觀的,有那物質基礎,還必須能夠周流動起來的功用。

現代醫學偏重於在物質層面上去思考,中醫更注重無形的氣化。所以當我們發現一些病人在打完吊瓶後,發燒退了,但人卻很沉重乏力,精神不好,一看舌頭都是水滑的,中醫稱這種現象為停濕了。

原來大量的水液打到身體裡,整個三焦的功能有限,不能很好地氣化過來。這時用上這中藥的三焦湯或者五苓散,沒想到幾付藥過後,病人立馬精神振作,身體輕健,中醫原來還可消除不少現代醫學的副作用。這也是中醫發展的一個方向。

中醫裡頭你會發現門非常多,你從臟腑氣化可以進入,從氣血津液可以進入,從經絡血脈也可以進入,從陰陽升降更可以進入。

只要能夠打通一口井,打開一扇門,你都有喝不完的水。

如果我們治病用藥,讀書,教學,始終都能站在這五大元素上面,這樣就不會為各類疑難雜病的證型所惑了。因為這才是本質的東西。本質的東西是不變的,抓住了,就能夠以不變應萬變。以一理而執萬病。

任憑它疾病外面風吹浪打,我心都要像似閒庭信步一般。

任憑你吹東南西北風,我也要咬定人體氣血津液的通調不放鬆。

我們用藥也只是令滯者通,使虛者盈,達到“疏其氣血,令其條達,乃至和平”的效果而已。故曰:

三焦十藥合方煮,降胃升肝夏芩胡。

血瘀活化歸芎芍,水澤通利苓桂朮。

三焦升降複出入,臟腑氣血水道疏。

五津並行水四布,六脈平和病疾除。

周身經遂通無阻,用藥便可融一爐。

 

 
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