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

外洗方中的三才觀



外洗方中的三才觀
 

任之堂一日醫得◎曾培傑、陳創濤整理


 

2013-07-06
 

春夏之交,濕疹的病人非常多。

 

今天(76日)就開了三四個外洗方,有些病人覺得這外洗方效果好,又來任之堂要求再開幾劑外洗方。

 

這個病人,女,手部濕疹都退得差不多了,剛來時,一片又一片的,瘙癢難耐。現在用中藥熬水外泡熏洗後,那些濕疹都隱退了。

 

她說,我就用那方,一付藥熬一次,洗了很舒服,晚上不癢,就能睡好覺。

 

老師說,這外洗方可以用兩天三天,只要不壞,一付湯藥可以多泡幾次,這樣也不浪費。

 

病人點了點頭,我們就再次把方子寫下:

 

薄荷30克,荊芥30克,忍冬藤30克,絡石藤30克,青風藤30克,苦參30克,艾葉30克,黃柏30克。三劑。

 

有一本叫《理論駢文》的書,這本書是專講外用藥的,書中提到一個很深刻的道理說,外治之法即內治之法,外治之方即內治之方,所異者法爾。這外用藥也有它的理法,而且跟內服藥是相通的,有些中醫生開慣了內服藥,很少開外用藥,對外用藥不太熟悉,其實外用藥有外用藥的一些特點,但它整體的理法跟內服湯藥是一致的。

 

有個學生問,這外洗方有什麼規律呢?青風藤在這裡起什麼作用,為何要用薄荷艾葉?為何每個病人的外洗方略有不同,但總體的藥物基本都是那麼幾味?

 

我們跟他說,老師開外洗方治療各類濕疹,有三個思路,這種外洗方的思路是天地人的三才觀。

 

這學生疑惑地說,天地人三才觀在中醫基礎理論上好像沒怎麼聽過。

 

我們跟他說,老師摸脈寸關尺代表天人地,浮中沉也代表天人地。我們看,老師最常用的外洗濕疹的藥物湯方有哪些呢?不外乎就是

 

薄荷、荊芥、防風、蟬蛻(天部)。

青風藤、絡石藤、海風藤、忍冬藤(人部)。

艾葉、苦參、黃柏、蛇床子(地部)。

 

我們來看,這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十二味藥,它們是針對病因病機的。皮膚有濕疹會瘙癢,甚至起水泡,它不僅是皮膚表面的問題,皮下的血脈經絡,以及深層次的肌肉,都會有些濕熱瘀滯在那裡,發到皮膚表面才會瘙癢。所以我們看到皮膚表面的病症,一定要透過肌表看到深層次肌肉血脈經絡的濕毒瘀滯。

 

那麼皮毛表面會瘙癢,這在中醫看來是什麼原因呢?是風,風者善行而數變,風勝則動則癢。所以老師用荊芥、薄荷、防風、蟬蛻,這些質輕氣味靈動的藥物,也有部分風藥,取它治上焦,治肌表如羽的道理,把皮毛汗孔疏通打開,給風邪一個出路。這樣肌表層面的風癢就很容易得到緩解。這就是天部用藥的道理。

 

我們再看人部,相當於人體的血脈經絡,人的血脈經絡是遍佈周身的,它那能連通上下內外。《黃帝內經》說,經絡者,所以處百病,決死生,調虛實,不可不通。

 

那麼什麼樣的藥物,最能夠疏通經絡血脈呢?而達到暢達內外上下的效果,那當然是藤類藥了。

 

我們看,大家跟老師去採藥的時候,滿山遍野都是藤類藥的天下。這些蔓藤可以把整座山覆蓋了,甚至把整棵樹爬滿了。這藤類藥相當於山的經絡,樹的血脈一樣。它對應到人體來,按照藥物的法象思維,它就轉疏通經絡,走竄血脈,所以《藥物歌訣》說,軟藤橫行筋骨絡脈中。

 

這藤類藥能充分用好後,對於打通人體中焦鬱滯,肌肉血脈不通引起的各類疾病大有裨益。

 

老師常跟我們說,治上焦要清,用一些清風薦爽的藥,如荊芥、防風、薄荷、蟬蛻。而治中焦卻要活,因為中焦是聯通上下焦的樞紐,它就像輪子的軸一樣,必須要活,不活地話,他上下左右四圍都不舒服。

 

那麼我們現在來看,漫山遍野最活的藥物是誰呢?那當然首推藤類藥莫屬。這回藤類藥就像外交官一樣,縱橫捭闔,無處不到。你只要給它空間,就無處不攀爬。就像絡石藤一樣,你用石頭壓住,它還會從旁邊的縫隙透出來。

 

而我們看所有的濕疹鬱滯,沒有不因為中焦的血脈受到阻塞的。這些濕濁彌漫三焦,使得陽氣鬱在裡面,不通則癢則痛則煩。就好比我們開車碰到交通堵塞一樣,人是很急很燥很悶的。因為外界道路的不通暢,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經絡氣血運行的不通暢。

 

取這個不通之象,用藤類藥以通達之,就是老師選用這人部四味藤類藥活躍走竄疏通的道理,它們還有不同程度的祛風止癢功效。

 

接下來,我們看,這地部要怎麼樣?地部就是濕濁的大本營,濕濁伏藏在下面,鬱在那裡,這個老宅如果不把他倒掉,只是祛風通絡,在天部人部作文章,很容易治好了又復發。除非你把腸道深層次的伏濕導走,它對應的就是肌肉深層次的濕濁。

 

好比爐煙雖熄,灰中有火一樣。我們乾脆把爐中的煙灰徹底扒走,那疾病的火種就徹底染不起來了。《病機賦》上說,開鬼門,潔淨府,上下分消之妙法,倒倉廩,去陳莝,中州滌蕩之良方。這倒倉廩,去陳莝,就是想把舊貨倉裡那些黴腐敗濁的垃圾清走,這樣空氣就煥然一新了,沒有半點雜味,人就很舒服。

 

所以老師說,治下焦地部要濁,你若是懂得導濁之法,這下焦地部的疾病思過半矣。

 

我們看導濁的地部四味藥艾葉、苦參、黃柏、蛇床子,這裡面都是清熱利濕,既有辛開之性,又有苦寒降下之功的最佳拍檔配伍,既能殺蟲止癢,又可以利小便去濕毒,這些藥物一下去,深層次的伏濕排走後,身體就癢不起來了。

 

學生們聽後,都覺得一下子把握住了開這外洗濕疹方的要領。真可謂:

 

讀書萬卷,口訣一句。

 

我們都有那種“得訣歸來,千經萬典,數言可了,再臨證實踐,要語不多”之感。

 

 

 

 
 
 
 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